倒计时
2200315
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作者:韩兴娥 时间:2018-07-18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那位朝气蓬勃的唐晓勇主任写道:

在韩兴娥的课堂中,我们看不到激情澎湃的讲解,也听不到诗一般的语言。但,她的学生却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洋洋洒洒轻松写作。在韩兴娥的课堂中,老师的话很少,但她的学生对语文课却有着浓厚的兴趣。

韩老师的这些做法似乎违背了目前所谓的“经典课堂”的标准,似乎也与目前的语文教学的趋势背道而驰。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确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也越来越深厚,孩子们实实在在地成长着。原因何在?

我们仔细琢磨韩老师的课堂,其实她的做法并没有多少“高深之处”,但她却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韩老师能很清楚地认识到大量阅读对孩子们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读”才是语文教学的硬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位普通的老师都能做得到的。

让“读”占鳌头,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吧!

但是简简单单地读书、海量地诵读,又被专家找出了问题,说是“灌输式”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但观察我的学生,他们自有独特的见解,因为他们经过“海量阅读”之后,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新思维。

 

一、先广泛阅读后创造

一位专家说:据调查,在小学阶段考取前十名的学生到中学直至成年后也大多没有多少成就,而有所作为的学生多半是第十名以后的。这个调查结果我在多年以前从杂志上看到过,但再次听到专家谈起心里不觉一沉:难道我那些讨人喜欢的高才生们将来大多无所成就吗?后来跟孙玥、乔彦聪的家长谈起,他们颇不以为然,认为海量阅读是前十名现象的克星。那些无成就的前十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读课文,硬练“八股文”,为了取得前十名的成绩放弃了课外阅读,所以他们的将来暗淡无光;而痴迷于海量阅读的学生虽然没有为考试绞尽脑汁,但由于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了智力,拓宽了视野,他们的考试成绩也不会差。这样的前十名将来怎么可能无成就呢?

一位记者到我班召开家长座谈会,乔彦聪的父亲张口就说:“我儿子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都是韩老师教的……”众皆愕然,这位家长是否在我的同事与领导面前发泄对我的不满?“以前我说什么他信什么,现在不行了,我告诉他点知识,他还要先查字典、资料,老怀疑我!”原来家长是在说孩子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赵丹的妈妈紧接着说:“我女儿不但对老师、家长的话要查证一下,还常常修证书本上的错误,凡事都要经过她的大脑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普遍称赞自己的孩子乐于思考。

在我们的课堂上,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是家常便饭,这当然得益于海量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接触许多思想,这些思想有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诱发他们去思考,教师没有必要告诉他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缺少阅读则有可能导致盲从。举个小小的例子,一个对美国一点也不了解的身处偏僻山沟的文盲,你告诉他美国如何如何,他相信,因为他没见过美国,更没有通过媒体了解美国。但对一个“美国通”来说,你给他介绍美国,他自然不会全信,他会根据自己对美国的了解对你的话做出判断,因为他曾经通过不同途径对美国“海量阅读”。

再举一个例子,王财贵教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潜能开发》讲座中主张让孩子在13岁前背诵经典,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中国古代教育造就了无数书呆子,这是不争的事实,读经诵典真的有那么多好处吗?我们也能听到很多读经是残害学生的论调。面对两种不同的观点,我必须思考:小学生该不该诵读经典?是否应该像王财贵教授说的那样让孩子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天天背诵?面对不同观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读书能促使学生思考的道理也是如此。有的专家对我国古代哲学家很不以为然,而魏书生推崇孔夫子的教学思想。他认为现在“为了一切学生”的观点不新鲜,孔夫子在两千年前就说“有教无类”了;“与学生共同成长”“分层教学”“愉快教学”等这些新的提法,孔夫子早提出了更精炼的说法:“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寓教于乐”……魏书生主张做新事要比昨天做得更好,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用一百种办法去实践孔子的教学箴言。这两种相反的对待孔子的观点引发我的思考:孔子的观点有多少价值?如果让学生学《论语》,应该怎么学?

该不该让学生诵读经典?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还是先让学生诵读,再让他们慢慢领悟?这些教育界精英们的不同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他们的观点我不能全信,名人的做法我不能照搬。虽然我的学问比起他们少之又少,能力比他们差之又差,但我也有优势,我是小学语文教师,我教了近30年的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我都教过几轮。一句话,我和学生贴得最近。在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我感触到了学生思维的规律,触摸到了他们思维的脉搏。再说,我的学生在上四年级时阅读白话文的水平已达到六年级学生水平,剩下的这两年,我们可以用课堂时间学习古代经典。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与学生、家长磋商,与家长共同观察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变化、思维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这样就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海量阅读能引发人去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去实践,就成了创造。如果缺少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釜底抽薪;如果缺少阅读,对学生个性的养成是致命一击。书读得多了,自然就学会了比较,学会了挑刺,学会了暗地里和别人“抬杠”。海量阅读是精神创造的源泉。

“一个人不读书,他的见解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当今正是个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在美国,30%的劳动者属于创造群体,他们我行我素,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地方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一个人至少要有一百部经典作品的阅读量,这些经典可以是文学的,也可以是哲学的、艺术的、心理学的、历史的等等。否则这个人在精神层面上很难具有独立的视角,很难对这个世界产生灵敏又丰富的回应。

海量阅读教学会使学生向着兼容并蓄、吐故纳新方向发展。

 

二、琅琅书声从学习拼音开始

孩子一入学,从学拼音开始,课堂上就应该书声琅琅。

学习单韵母的四个声调时,先一个一个字母领读四声:

āáǎà

ōóǒò

ēéěè

īíǐì

ūúǔù

    ǖǘǚǜ

在领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间隔着讲故事,比如:“单韵母小朋友要玩游戏,玩什么呢?先开车,再爬坡,然后练习拐弯,它们最喜欢的游戏是坐滑梯。”一边这样讲故事,一边横着读字母——ā á ǎ à   ō ó ǒ ò……横读几遍,小朋友觉得不新鲜了,就继续编故事:“六个单韵母小朋友觉得自己玩没意思,就一起玩。”于是竖着读字母——ā ō ē ī ū ǖ  á ó é í ú ǘ ……新鲜劲刚过,老师又编出故事来了:“不得了了,六个单韵母小朋友玩着玩着打起来了,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打起来吗?”我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孩子比较“i”加上声调后点没有了,而“ü”加上声调后大多时候还带着点。没想到小朋友们为字母想了很多打架的理由,比如,“ɑ”和“o”打起来了,因为“ɑ”有小尾巴,“o”没有,“o”不服气,就打起来了,于是六个单韵母就自己玩。于是老师领读——ā á ǎ à   ō ó ǒ ò……“‘i’和其他五个单韵母都打了一次,因为它对其他字母长得胖不服气。六个单韵母混战一番,大家都气喘吁吁、头破血流,还是和好吧,它们六个又一起玩游戏了。”老师边说边表演,于是再读——ā ō ē ī ū ǖ  á ó é í ú ǘ……

“‘u’和‘ü’也打,因为一个有点,一个没有,一个占两层楼(两格),一个只占一层楼(一格)……”就这样,一会儿打架,一会儿和好,编故事和读四声穿插进行。朗读是语文课的主旋律,编小故事是为了理解,读远比听重要。

 

三、低年级强化朗读训练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做法是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朗读能把书面上的文字加工成生动活泼的口语。作家写文章都力求语言生动活泼,并借助标点符号表达出各种语气,借助转行、分段等表现出层次。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读物内容。但是由于缺乏声音这一要素,总会有许多自然活泼的语气表达不出来。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补充文字上的不足,古人就有“三分文七分读”的说法。学生听了这种生动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产生朗读的愿望。有了朗读的兴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渐掌握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如果把这种规律运用到无声的阅读中去,就可以使书面上的文字变成头脑中的形象,连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这些画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强烈的感情,加深他们对读物内容的理解,自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因此我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尽力做到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我的口才平平,朗读仅能做到字正腔圆,也是经常查字典的原因,但是没有信心在公开课上示范朗读。在低年级小孩子面前,我却没有一点儿羞涩,朗读时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一年级小孩子善于模仿,老师的神态、语气都成为模仿的对象,他们带着表情、加着动作、晃着脑袋读得可起劲了!

在低年级进行海量阅读,要降低要求、减小难度。可以将阅读中的难点留到以后在大量阅读中去融会贯通。比如学生读成语故事,对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事件的成语,我不强求他们一定读明白,当学生读到大约100个成语的时候,诸如“春秋、战国、唐、宋、孔子”等历史人物、事件,在他们小小的头脑中就留下了一定的印象。

 

四、海量阅读要强化诵读难点

“海量阅读”对所学文章不能平均用力,简单的文章可以略读。遇到写景状物、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老师首先要示范,因为这类文章对小学生来讲,阅读的难度较大。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句子和易错的字词要进行示范讲解。如:

“只要用橡皮/在用铅笔写的错字上/轻轻擦一擦”

“我们看到的红眼睛/是它眼球微血管网里/血液的颜色”

“用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

“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

“有些脂肪酸/能对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而且/因为压力降低/而使鱼鳔胀大/而爆裂”

这几句话学生易读错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句子太长,不知在哪儿停顿;二是对其中词义不理解,如“微血管网”“人体生理功能”这些词对学生来讲是很陌生的;三是易读错多音字和日常生活中那些很多人都读错的音,如“模”“刮”“鱼鳔”。

2000届实验班学生在二年级时进行了一个有益的尝试:与高年级学生比赛读课文。二年级的小学生读高年级课文,孩子们能读得较有感情,流利程度也不亚于高年级学生,但是遇到一些他们没见过的生词时,孩子们往往乱停顿,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我当时觉得不可理解,后来想到他们不知道那是一个词,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词与词之间看不出界限,阅读时往往掌握不好停顿,而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比较慢,因此强化读生疏的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下面选取少量词语说明一下强化认读这些内容的原因:

呱呱落地普罗米修斯面面相觑窥视

1.我得为你的安全着想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

白居易开始着手整顿治理穿着朴素穿着打扮

2.着急着火着凉

3.穿着裙子顺着唱着

“呱呱落地”的“呱”念gū不念guā,“普罗米修斯”是外来译音,学生不会连在一起以较快的速度念,“面面相觑”“窥视”这两个词里面都含有生字,后面是词句中的“着”分别读三个不同的音。我班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我们从来不进行多音字归类复习,与我们经常进行强化认读有很大关系。

当学生能认读2 000个字之后,强化的重点由认读字词变为积累语言。这是《真情故事》前言中的部分语言:

真情是河蚌腹中的一粒珍珠,是黑暗中燃烧的红烛;

真情是母亲的不休叮嘱,也是父亲指尖未燃尽的烟头;

真情是夫妻间的相扶相携,也是朋友间的相互支撑;

真情是水,可以沉淀对他人的厌恶与仇嫉,给人如海的胸襟;

真情似火,可以燃尽心灵的一切杂念与抱怨,给人如金的品性;

真情如桥,可以让人跨越心灵的距离,让彼此更加贴近。

这么美的语言,如果让孩子自己去读,他仅仅看看而已,现在根据我的要求背诵口头填空题,小孩子两三遍就能背过,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本驻军司令没有办法,只好派汉奸来威胁利诱。梅兰芳义正词严地说:“坐牢、杀头随你们的便,反正我是不会为你们唱戏的。”梅兰芳的爱国举动,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赢得了所有爱国人士的赞扬。

这样的口头填空题,学生读一遍就能背过,他们给家长复述《梅兰芳留须罢戏》时,就能把这几个词说准确,而不是只会转述大概意思。

 

五、“小老师”让全班书声琅琅

在我的倡导下,有的家长乐于听孩子念书,孩子的朗读水平突飞猛进。北海学校的家长大多对孩子关注多一些,我一天一个飞信,把要求、方法及时传给家长。课堂上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多一些,对学习速度慢的孩子,我会单独给家长发飞信。青年路小学那些忙于生计、忙着挣钱的家长,我请他们多听孩子们读书,缺少热情回应,于是,我便借助“小老师”的作用,充分利用优生的帮扶带动作用。我想方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指导优生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小老师”,另一方面我可以了解到学生在阅读中哪些地方存在障碍。对“小老师”的工作,我进行细致的指导与督促,其他学生被“小老师”检查合格后,我再来抽查。

课堂教学采用集体学习、小组学习、独立学习、一帮一等多种组织形式。低年级小学生读书时错别字很多,读破句的现象也很普遍,而且有的学生教十遍八遍还是学不会,这样就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我的课堂上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允许学生下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下面是学生写的一篇作文,描述了我们班课堂上的情景。

我们班里乱哄哄

乔彦聪

众所周知,课堂上是安静的,老师在讲台上讲着,同学们在台下一丝不苟地听。有时同学们在聚精会神地朗读,读书声在教室中迂回流荡……可是您见过乱哄哄的班级吗?我们班就是这样。

乱哄哄不是指同学们不遵守纪律,而是上课时大家各做各的事,你读书,我背诵,他写字……

上课铃响了,大家不约而同地读读写写。有的摇头晃脑地朗读,让人听了如临其境;有的互相背诵,背书的一丝不苟,检查者目不转睛,唯恐有错误逃之夭夭;还有的正在写生词,他一笔一画地写着,笔画十分有力,让人赞叹不已;有的学生一边皱着眉头思考,一边到讲桌前拿老师的大词典查找什么,对坐在角落里的韩老师视而不见;有的学生跑到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找课外书看,大概他完成作业了,抓紧时间读课外书。教室里看似乱七八糟,仔细看又井然有序,老师也不忍心打断这好学的气氛,她的脸上带着微笑,手里的笔不停地挥动着批作业。过了一会儿,她批完作业,也和同学们一样悠然自得地看起同学们的课外书来。

下课了,大家依然沉浸在学习之中。韩老师大喝一声:“喝水!出去玩!

……

我爱我的班级,在那里,我无拘无束,畅游学海。

我不是一个擅长管理的教师,在近3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也很少进行纪律教育,因为我坚信,只要学生自觉学习、自觉读书,班级纪律就不会差。

“海量阅读”滋养着老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