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资源导航
中考古诗词技法举要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借助自然界的客观景物来抒发、表白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外在形式是描写,是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以抒发情感。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即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动静结合。在一种意境里既描写动态又描写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形成意境的和谐统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情思。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属于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欢乐的场景或景物,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8.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思想感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9.运用修辞。比喻,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夸张,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0.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如“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1.双关。为了使某一字词,凭借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2.借古讽今。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的情感。如“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白描。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1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5.直抒胸臆。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学段:初中
年级:中考
学科:语文
版本:无
收藏数量:33次
查看次数:3752次
下载次数:341次
资源类型:图文
上传时间:2019-02-18
文件大小: 16.1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