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
2200315
课内海量阅读 人人皆可为之
作者:韩兴娥 时间:2018-07-18

“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全班师生共同在“课堂内”阅读某一本“课本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像学习课本一样大量阅读课外书。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任何一个认识汉字、会读书的老师都能做。进行“课内海量阅读”,不一定非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像我这样口才平平的丑小鸭,都能通过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把安身立命的职场变成充满乐趣的幸福之旅,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从不求甚解的诵读开始,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字。课本就是一本识字教材,对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不必急于“一步到位”。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我感悟。

缺点成就海量阅读

我很幸运,此生能蹚出“海量阅读”之路。本来我没有任何本领,是一棵无人注意的小草。当我的教学为许多同行所赞赏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除了喜欢阅读,没有一点儿强项,成就我的几乎都是缺点。

 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 ◎

对于写作,我没有一丁点儿的自信。在上学读书时,我的作文就被老师当作反面教材念过好几次。不是我不努力,虽然以前书读得少,但从来没有疏离过书本。在青年路小学任教时,滕欣云校长放假前总是借一大摞教育杂志给我读,平日,我也经常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秀作文;后来,我的阅读“取法乎上”,读古代经典,读教育大家的著作。但是我的文章总是大白话连篇,既无文字的美感,也无思想的高度。一次读佛教的入门作品,才突然明白过来,我是那种缺乏文字“般若”的人,难怪古人感慨:“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一个人的语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占三分,天分的作用却占到七分。一向有自知之明的我从不寄希望于通过文字的优美灵动吸引别人,作为一线教师,我的最大优势是理论来自实践。不是没有想法,但是在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之前,那些想法只是在脑子中回旋而已,很少诉诸文字。于是我写的文章,小发议论之后一定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平实的文字就有了可读性。

 急躁性情疏通有道 ◎

不知是遗传因素,还是后天的影响,我的性子很急。同事中急性子的人也不少,但像我这样把喜怒哀乐完全挂在脸上的人并不多。这可能与童年的生活环境有关,我哥哥比我大18岁,家里只有我一个小孩子,当我不顺心发脾气的时候,奶奶和体弱多病的父亲会毫无原则地满足我的要求,可能源于此。虽然我是那种出了家门就胆小怕事的一点出息也没有的“炕头王”,但内心深处却流淌着一股率意而为的血液,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这明显是个致命的缺点。小学生调皮捣蛋是天性,整天面对一群小捣蛋,于是我焦头烂额、气急败坏、声嘶力竭,甚至歇斯底里也就成为家常便饭。易怒、胆小又不失善良的人当老师,在一所学校之中一定是最差劲的,雷霆之怒后是无计可施,自己气得喘粗气,学生却并不怕你。内心深处不甘心如此失败,寻寻觅觅十多年,我终于找到了解脱恶劣情绪的良药——海量阅读。当学生爱上阅读时,当孩子们沉浸于书香墨韵之中的时候,老师也步入了宁静平和的港湾。

由于不会控制情绪,余怒未消的恶劣情绪时常波及同事、家人。山东师范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教授来潍坊讲课时说:“找个当老师的媳妇算是倒了八辈子霉。”我听了以后感同身受,那个教授的夫人就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他有亲身感受才如此真实地“诋毁”我们这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海量阅读”的教学实验促使我个人必须“海量阅读”的时候,我成了最“可爱”的家庭成员,不看电视,不抢遥控器,多么受家人欢迎;不逛商店,一个月只买两三本书看,多么省钱;一门心思都放到了读书、教学上,对人际关系的纷扰视而不见,多么宽容大度……

由于不善控制情绪,别人能忍受的“酷刑”我难以忍受。每当“享受”过一次出口千言却离题万里的“教育”之后,我在心里咬牙切齿地发誓:在我的那一亩三分地中,在我作为强者面对学生的时候,我决不让孩子们忍受乏味语言的折磨。只有拥有了鲜活的事例、畅达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后,我才开口,否则,我宁可只说一句话:“这节课背过课文的同学就看课外书。”当我被人请去做报告的时候,总是诚惶诚恐,因为我知道,在老师这个群体之中,有的人会在和学生日复一日的“较量”之中变得急躁起来,有的人会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变得麻木不仁,锐气、创造的活力消磨殆尽。我怎么敢言之无物、东拉西扯地浪费老师们的生命?我没有能力堵住那些“废话篓子、假话疯子”的嘴,但我绝不做这种贻害他人的事情。于是我的报告力求真实、简洁、有趣,天生腼腆的我竟然有了自己的风格。

不解人情、不知变通化为心无旁骛 ◎

教女儿弹琵琶的梁老师毫无根据地认定她文化课一定学得很好,因为女儿弹曲子的时候专心,注意力等于记忆力。女儿的注意力深得我的遗传。当年,潍城区负责教学的赵亦农局长住在青年路教师宿舍,每天上班我俩都是相对而行,在窄窄的青年支路上,赵局长经常喊我一声:“小韩,早上好!”我还没来得及打招呼,自行车已交错驶过。赵局长博学、正直、认真,我十分敬重他,我不是不想主动跟她打招呼,而是我的这个笨脑子、近视眼总是无法顾及稍大一些的范围。老师这种职业,对我这种头脑迟钝、不解人情世故的人来说是最好的工作,只要教好自己的学生就行了,闷头傻干也能见成效,付出就有收获,这是上天对教师的格外垂恩。不解人情、不看脸色、呆头呆脑反而成了优点,做事情可以心无旁骛。

虽说愚鲁,还没有傻到对领导的爱憎一无所知的地步,但偏执的我总是放不下“学生第一”的情结,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的本能。刚参加工作时,领导关注老师们的论文、公开课是否得奖,各种活动是否有特色,我固执地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在70多名教职工中成为“差生”也不知变通。后来逃离了那所名校,再后来成为一所小学校的骨干老师、中层干部之后,我仍然坚持学校的事务性工作再重要也不能影响我的教学,当需要为了个人的荣誉、利益而牵扯精力时,我还是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节课也不耽误。近10年来,全国各地的同行频繁地去听我的课,我从没有为了保证效果,为了让自己喘口气而上过一节内容重复的课,或为了公开课的效果而反复“训练”,我固执地认为学生的成长远比我的“面子”重要。天道酬勤,我的学生以他们的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为我这个笨老师的课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2003年春天,潍坊市语文教研员薛炳群老师下基层听课,那是我当时能见到的最高级别的“官”。也曾想过按当下时兴的教法备课,可我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已习惯了一节课学几篇的方法,如果要改,为了保证效果,必须事先“排练”。但学生的时间我一分钟也舍不得浪费,于是忐忑不安地在市区两级领导面前上起了我那原生态的课。没想到误打误撞撞对了,薛炳群老师高兴地说:“李局长在高中的大量阅读实验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他一直想在小学找个典型,没想到今天我终于找到了!”他的神态、语气都洋溢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喜悦。现在想来,如果那时我去揣摩、迎合领导的喜好,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了。

胆小腼腆成就课堂特色 ◎

小学毕业时,我以一分之差没有考进一中,成为潍坊十中分数最高的学生。老师指定我当班长,没过几天便发现我不是那块料,于是把我降职成为卫生委员。到现在我还记得,自习课上,思量不知多少次,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说查视力、打扫卫生等事情。初为人师的我在家长会上没说几句话就窘红了脸。在众人面前说话,我永远心怀恐惧。公开课上,我从不敢在上课伊始说出大段的开场白,于是简洁、明快、直奔主题就成为我的课堂特色。

 应付公文保留质朴文风 ◎

我写字又慢又丑,这个超级大缺点无论如何也成不了优点。可随着我的文章逐渐发表,也经常将随笔与朋友交流,朋友评价、赞赏我的文字——质朴自然、清新鲜活、锋芒毕露,我猛然发现,这些都是因为写字差造就的。有位老师在网上大呼:“教师除了上课之外的工作,大部分都是见鬼。”切中时弊啊,问题是见鬼的事情太多,“应查”教育甚于洪水猛兽。一项莫名其妙的并非出自教师本意的实验要写计划、总结,还要三天两头地写阶段总结;不只要有辅导待优生记录(补记录时一次又一次写那几个名字,恨得牙根痒痒),还要有辅导优生记录,可怜那些中等生,没有人会想起他们;作业批改记录每天一次,我这样站在讲桌前三下五除二就批完并让学生改完的好像是个错误;还有班队会记录、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真正的业务学习笔记,我从不上交,怕丢了自己的心血)、集体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听课记录、会议记录……因为我写字又慢又丑,痛苦的感觉格外强烈,所以面对这无数的浪费纸张、吞噬生命的记录、笔记。为了在缝隙中寻找空间,在艰难中寻思出路,在挣扎中赢取自由,我本能地应付,字大得像鸭蛋,一张纸写不了几个字,所以我写的记录一般上不了桌面,慢慢地我不交也没有人跟我要,我也乐得享受“偷来”的自由。工作近30年,没有学会写官话、套话、假话、废话,每写一篇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

 夹缝中追求乐趣 ◎

很多人把我当作“个性”化的老师,其实“个性”是存在于“共性”之中的。现在我教着一个班的课,是最自由的人,到点上班,到点下班,没有杂务干扰,教学、读书是我生活的主旋律,学校领导给予了我需要的东西——自由支配的时间。但是,工作近30年来,我一直和大家一样,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是说领导曾给我“小鞋”穿,像我这种冒冒失失的人,一旦看到有人给我“小鞋”穿,早就跑了,不会坐以待毙的。但是身在职场,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会议、检查、杂务不得不参与,所谓的个性,在自家的园子里——课堂上的体现也是有限度的,考试的束缚、家长的要求、领导的希望、同事的看法都不能不顾及。我的教学、为人还是很传统的,还是个“顺民”,并不是那种叫你向西,我偏向东;叫你坐下,我偏起立的“刁民”。所以说我也是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很辛苦、很无奈,但总算能体会到生存与生长的快乐;带着镣铐跳舞,很沉重、很痛苦,但依然能感受舞蹈的自由与幸福。如果我们被夹缝和镣铐困住,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行走的脚步会越来越慢,这个世界就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了。与其惶恐不安地憎恨黑暗,不如抓紧时间在阳光下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