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
2200315
吟诵的调式怎样确定
作者:陈琴 时间:2018-07-18

有许多朋友说我吟诵的《诗经  木瓜》很好听,问是怎么得来的调式。

吟诵的难,似乎就在定调。

其实,你只要顺着第一句甚至第一个词反复多读几遍——就是一个字一个字把它读完整,读准确(以自己认为稳定的音读准确),再按一定的音高(感觉可以把这样的诗文大声吟诵出来给知己听的那种音高)哼多几遍,基本熟练之后,再揣摩每个字音的准确性,衔接的顺畅度是否自然,不要太突兀,忽高忽低,如流行歌曲或过于自由的旋律变化都应该避免,那么,一个吟诵调就形成了。

我始终觉得吟诵如果不遵循“依字行腔”的话,就有可能陷入混乱,没有规则感,会很随意地变化音的高低。而依照文字本身的发音来决定一个个字音的长短和高低,窜起来,本来就成为一个调式。任何一首诗文都是这样才有了自己固定的调式。

所以,那种一个旋律套所有诗文的做法是不合规律的,同样是词牌《渔家傲》,李清照的这词跟范仲淹的这首在意境和情景上完全不一样,吟诵时,按照依字行腔的要求,得到的调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这两首词的平仄规则几乎完全一样,可是由于文字不一样,吟诵时的调式就起了变化。古代私塾里的先生可能不太注重文字的字音,很多时候会用一个调式套所有的诗词,因此未免显得单调了些。

所以,吟诵,其实更能让孩子关注文字本身——只要真的是遵循了依字行腔的规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