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
2200315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系列——专题四:重大改革回眸(内附视频)


image.png


2018年中考说明出来啦!想要知道2018中考有哪些新变化,想知道2018年中考怎么考、考什么,快戳☞【中考新变化】2018年江西省九大学科中考说明全解读



小明分享


历史是覆盖范围非常广、知识点特别多的一门学科。想要历史考试得高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要学会总结,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


为此,我们现推出《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系列》,将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一一进行深度复习,希望能对你的中考复习有所帮助。今天我们复习的是专题四:重大改革回眸。





知识链接

一、中国近现代重大改革


(一)洋务运动


image.png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部分清政府官僚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与自身的落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自强”“求富”目的的洋务运动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了近代海军、兴办了近代新式学堂、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等方式,引进了一批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是洋务运动是在没有触及旧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革,这就注定改革必然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二)戊戌变法


image.png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光绪帝,展开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


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内容涉及开议会、兴民权、除旧制、裁冗员、鼓励实业、奖励发明、改革科举、创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等一系列旨在“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有利于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变革政治、倡导新学,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是,由于顽固派的阻扰以及缺乏变法的社会基础,这场革新运动最终没有成功。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结果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的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土地改革(1950-1953)


image.png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还有3亿多人口的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依据这部法律,土地改革运动分期分批、有领导有秩序地展开。


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通过土改,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把它分给了农民,从而废除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广大农民才真正获得了解放,农民获得土地后,享受到了革命果实,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拥护,人民政权得以巩固;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三大改造(1953-1956)


image.png


1953年9月,党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通过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了改造;通过举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对手工业进行改造;通过采用“赎买”的办法,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三大改造实质上是变革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的变化。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五)人民公社化


image.png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上是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党中央急于引导人民群众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冒进行为,它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极大伤害。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image.png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农户秘密实行的“大包干”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种形式。1980年,邓小平对这一做法给予了肯定,之后,在中央的推动与倡导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其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全国有93%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生产经营权相对集中、集体劳动、吃大锅饭的弊端,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七)国有企业改革


image.png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权在政府手中,企业没有经营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转制时期,我国开始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建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1.大化改新


image.png


统一的大和是一个部民制国家,6世纪以前,日本大的贵族之间为了争夺中央权力斗争激烈;中小贵族疯狂兼并土地,残酷剥削部民,一些平民的土地也被剥夺,土地和财富的集中,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奴隶、部民、平民纷纷起义;7世纪中期,在中国唐朝学习的部分贵族回到日本,他们把隋唐封建统治制度与思想文化传授给了皇族贵族,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645年,日本发生了政变,孝德天皇被拥立为天皇。646年,孝德天皇下诏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天皇的权力,为此,他仿效隋唐,在政治上改革中央了地方机构的设置,在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在地方设“国、郡、里”,目的是加强天皇的权力;在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通过改革,日本的部民制终结,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经济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封建制度在日本逐渐确立起来,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查理·马特改革


image.png


法兰克王国无条件分封土地的方式,最终导致贵族势力的膨胀和国王权力的衰落。715年,查理·马特任法兰克王国宫相,开始推行改革,亦称“采邑改革”。其目的是,通有条件的分封土地的办法,将贵族与国王紧密联在一起,以加强王权。


国王将国家掌握土地、没收叛乱贵族土地和部分没收教会的土地,分封给官员和将领,条件是必须服骑兵役和履行臣民义务,只限终身不得世袭;受封者不履行义务,收回采邑。封主或封臣一方死亡,也收回采邑,分封关系终止;继承人如愿继续以前的关系,必须重新进行分封。


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封主有责任保护封臣,封臣必须忠于封主,封建主阶级内部的联系加强了;封臣得到采邑时同时获得领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对劳动者的控制加强了;采邑改革后,骑兵逐渐代替步兵,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通过改革,封制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俄国1861年改革


image.png


19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农奴制成为其严重阻碍,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激化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农奴制危机严重。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获得解放,但同时要赎买份地。俄国废除农奴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维护了沙皇为首的封建贵族统治,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俄国成为近代列强实力相对虚弱的国家。


4.日本明治维新


image.png


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幕府统治下的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新兴资产阶级日益要求冲破旧制度的束缚,一些经济状况恶化的中下级武士与之结成政治联盟,形成倒幕力量。1853年,美国叩关,日本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出现严得危机。1868年,倒幕成功,明治天皇下诏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通过“废藩置县”,结束了长期以来封建割据的局面,使日本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通过“殖产兴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并改革了土地制度;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措施,发展近代教育,社会生活方面开始西方化;推出“富国强兵”的措施,实行征兵制,增加军费开支,宣扬武士道精神,培植军国主义事业。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通过改革,日本迅速成为亚洲强国,从而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改革也保留了封建残余,强大以后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5.罗斯福新政


image.png


1932年,在美国深陷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1933年就职后,为了摆脱危机,拯救美国,罗斯福推出改革措施。


他首先从整顿危害最为深重的金融业开始,对全国银行进行审查,在政府的扶持下,让有能力的银行恢复营业,以增加银行信用;通过减轻耕地面积、屠宰牲畜的办法,提高农产品价格;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推出“以工代赈”的措施,增加就业机会。


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情况下推行的改革。为了克服旧制度的弊端,罗斯福改变了旧有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从而使美国逐步从危机中走了出来,从而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辟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名师微课学习↑↑↑《罗斯福新政》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6.新经济政策


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党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是,“余粮征集制”已经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1921年春天,苏俄发生饥荒,农民暴动不断,还发生了水兵起义,苏维埃政府经常严重挑战。


面对这一情况,1921年3月,列宁果断推出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允许外国、私人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废除实物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新经济政策是在这一个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通过商品与市场手段,利用资本主义手段来恢复发展生产力的一种经济管理政策。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开辟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列宁推出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7.戈尔巴乔夫改革


image.png


苏联自斯大林领导以来,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领域长期积累的许多矛盾一直没能解决。国家靠重工业和军备竞争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但人民生活水平却一直不高;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官僚主义及腐败现象;对国内其他民族推行俄罗斯化政策,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以后的几任国家领导人对苏联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成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改革。


在思想上搞多元化,。提出“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完全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共产主义的信念,造成了布尔什维克党及人民思想的混乱;在政治上搞多党制和议会制,实质上完全否定了党的领导、瓦解了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搞私有化,实质上否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军事上搞非党化和非政治化,实质上否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戈尔巴乔夫采取休克疗法,实质上让苏联背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及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历史认识


(1)改革都是出现在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面临重大问题或者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


(2)改革的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


(3)重大改革,往往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或者推行一系重大政策决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或社会实现转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资本主义国家或者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针对社会存在的尖锐问题,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缓和国内矛盾,同时促进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制度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解放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






综合演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监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即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新全球史》


(1)三国当时面临的“内部挑战”分别是什么?

(2)三国国家面临的“外面挑战”有何相同之处?

(3)在内外交困中,三个国家分别启动了什么“改革计划”?

(4)试举例说说俄国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是怎样“限制改革的范围”?

(5)结合上述几个国家的史实,说说一个国家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应该作出怎样的抉择?







参考答案


(1)俄国:农奴制危机;中国:太平军、捻军起义;日本:幕府统治危机;

(2)与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碰撞中感觉到自身的差距,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4)俄国废除奴隶制改革极力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中国的洋务运动只限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统治。

(5)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历史的跨越等,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推荐 视频 音频 试卷 课件 教案 学案 素材 图文 直播视频 教师用书
所需学币: 免费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

学段:初中

年级:中考

学科:历史

版本:

收藏数量:1次

查看次数:1959次

下载次数:0次

资源类型:图文

上传时间:2018-08-14

文件大小: 0

上传人admin

哎呀,学币不足。

请先充值,再下载资源。

去充值